走好高考改革的“平衡木”(人民時評) |
發布時間:2018-03-26 14:02:53 | 瀏覽次數: |
隨著高考改革進入“深水區”,原來千軍萬馬要過的“獨木橋”,現在更像是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平衡木”。必須嚴謹、細致、公正、科學,方能行穩致遠 在部署全面取消全國性高考鼓勵性加分項目之后,教育部日前又接連發文,對2018年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工作和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加以規范:通過嚴格報考條件、嚴格資格審核、嚴格招生管理、加大違規查處等舉措,確?!皩m椨媱潯闭哒嬲菁稗r村學生。種種規范,旨在讓高考回歸起點公平,讓招生舉措不背離政策初衷,用誠信筑牢高考公平、公正之基。 追溯歷史,從高考恢復以來,我國高考改革就一直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標準與多元之間尋求最恰當的平衡。通過標準化考試確保流程嚴謹科學,同時也要考慮到不同學校對選才的不同需求及考生的多元差異;作為選拔性考試要體現區分度,但同時也要盡量驗證學習效果、體現能力;不但要通過高考滿足高校選才的需要,還必須考慮到高考對于整個基礎教育的先導作用。 也可以說,隨著高考改革進入“深水區”,原來千軍萬馬要過的“獨木橋”,現在更像是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平衡木”。區域之間以及省際高等教育資源仍不均衡,在縮小各省高考錄取率之間的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兼顧群體利益與個體利益,成為近些年高考改革最難的命題。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任何一項高考改革的探索性舉措,都如同平衡木運動員的動作,必須嚴謹、細致、公正、科學,方能行穩致遠。 作為以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等綜合評價為基礎進行錄取的探索性改革舉措,自主選拔旨在打破“唯分數論”的窠臼,改變人才培養千校一面的現狀,鼓勵更多孩子發展多元特色。針對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的“專項計劃”,旨在為更多農村考生提供上大學,尤其是上重點大學的機會,打破貧困的代際傳遞,促進機會公平。幾年實踐證明,兩項探索都在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
上一篇: 下一篇:走好高考改革的“平衡木”(人民時評)1 |
|
聯系電話:(0931)8880824 |
版權所有:蘭州博燃燃氣科技有限公司
公安機關備案號:62010202000523